奇点糕经常提醒大家,基本不存在能够治病的单一食品,一方面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一方面我们其实是由衣食住行天地人和无数因素共同塑造的,单单的一种食物的确是很难起到逆天改命的神奇作用。 不过探究单一饮食背后的秘密还是很有用的,说不定哪条机制就可以被我们拿来利用一下,解决人类的大问题。 近期《细胞报告》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1],科学家们分析了单一饮食元素和胰腺癌之间的关系,发现饮食中的葡萄糖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高蛋白有助于抑制肿瘤发展,而来自植物的脂肪则有可能在人类中具有对胰腺癌的保护效果。 看到这里奇点糕不由得感慨,糖啊,又是你呢。 通过小鼠实验和人类遗传学分析确定了糖和胰腺癌之间存在基因依赖型相关 科学家们想要做这个研究的源起也挺较真儿的。 我们知道,胰腺癌其实还挺罕见,但它导致的死亡人数却非常多,这主要是由于胰腺癌太难发现、治疗手段也不多。胰腺癌确诊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能活过5年的更是仅有8%。 如果能够更好地了解胰腺癌的风险因素,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想办法提前发现胰腺癌、甚至预防胰腺癌了呢? 遗憾的是,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发达,我们了解到了一些与胰腺癌发展有关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但是却并没有彻底搞清楚它们具体对胰腺癌发展的贡献。 其中尤其混淆的当属饮食、肥胖和2型糖尿病这三个了。这也很好理解,它仨真是分不开,肥胖往往很难脱离饮食的影响,而2型糖尿病又是脱胎于肥胖。 然而有一些研究却暗示,由于这种混淆,我们对它们的作用可能存在误解。比如,虽然观察到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但如果假设是糖尿病推动了胰腺癌的进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胰腺癌风险应当继续增加才对;但是从数据来看,反而是在糖尿病确诊之后观察到胰腺癌风险最高值,随后反而是逐渐下降的。 想要分别研究这三兄弟,就得出动科研者的好朋友小白鼠,用基因手段改造它们一下下了。 这项研究中使用了一个特殊的小鼠品系,它们很不幸地天生就很容易变胖,而且不管是“吃糠咽菜”还是“炸鸡啤酒”,只要热量管够就能胖起来;胖的同时,另一个基因的变化让它们很难得上糖尿病;此外,第三个基因突变让它们会自发得上胰腺癌。这样就能够抛开其他因素,单独了解饮食、肥胖、糖尿病对胰腺癌的贡献了。 在低糖饮食下,这些小鼠还是很快就胖起来了,它们的肿瘤生长明显更快,比不胖的那些小鼠发作提前了5周,死亡更是提前了7周。而没有糖尿病的小鼠和患了糖尿病的小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肥胖小鼠(绿、紫)肿瘤进展更快 左雌性,右雄性 这说明肥胖以及总卡路里摄入是推动胰腺癌发展的要素,糖尿病则没啥影响。 下一步就是测试单独的营养成分对胰腺癌发展的影响了。 这里研究者改变了小鼠的饮食成份,发现高蛋白能够延迟雌性小鼠发病2周,对雄性影响不明显。不过从进一步分析来看,蛋白质饮食应当不存在性别差异,两者都能观察到肿瘤增殖速率的显著下降,通过RNA测序分析确定期间与细胞周期和核糖体相关的基因下调了。 饮食中脂肪的增加看起来影响并不大,雌性小鼠基本没有变化,雄性小鼠只表现出了很微小的加速发病。不过有趣的是,虽然没有观察到肿瘤负荷的变化,但是高脂饮食的雄性小鼠平均要比对照组小鼠提前7周死亡,此时体重还没有大幅度变化,这也说明了饮食而非肥胖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最后,轮到糖了。研究者发现糖水平的升高能够促进肿瘤的增长,尤其是饮食中的葡萄糖,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的剂量关系,同时高糖也会诱发小鼠早死。相关的转录分析则显示,血糖水平较高的小鼠细胞周期信号表达也高,表明饮食中的糖可以增强细胞周期上调核糖体功能。 高糖饮食小鼠死亡更早 那么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结论呢? 研究者调用了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的数据,从中获取了465076个参与者的数据。分析涉及的多种饮食因素中,只有植物脂肪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每日植物脂肪摄入增加1g,胰腺癌发生风险降低约0.74%。 结合基因分析,研究者找到了一个与糖、胰腺癌相关的基因,MAD2L1,也就是说在MAD2L1的作用下,高糖饮食是能够增加胰腺癌易感性的。在小鼠中,研究者也观察到了糖摄入与MAD2DL表达升高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者尝试讨论了蛋白质的保护作用。胰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它非常依赖巨胞吞作用摄取外源蛋白,这些蛋白来源于组织的分解,而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可能会抑制组织的分解,从而抑制了肿瘤的发生。 至于为什么实验中会出现明明肿瘤没有加速却早死的小鼠,研究者则是认为饮食因素不仅涉及肿瘤,同时也对宿主产生影响,比如让宿主变得更虚弱,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肿瘤负荷相同,身体条件更差的小鼠也会更容易死去。 看完了论文感觉吃这门学问真是复杂!简而言之避免高脂高糖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应该就对了吧~